找到相关内容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

    缘起故无自性,以无自性故缘起;空有交融,即成如实观。再进一步,入第三门,深入实相的堂奥而现证他。即有而空,还是相待成观,不是真的能见空性。所以,即有观空,有相忘而空相不生,豁破二边,廓然妙证。不但空不可...不同而言,‘三三昧’依三法印以成观,而‘无量三昧’以(众生)‘苦’为所观境,如是乃通于(观众生苦而起愿欲以救拔之的)大乘观门。然而就空相应缘起而无诤的‘同一义’而言:有情自体非能独立存在、截然对立,而是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变质禅法之批判及对禅宗之肯定

    也有同一义:就所观境不同的‘差别义’而言,‘三三昧即三解脱门,依三法印而成观;无量三昧,即是依苦成观。观一切有情的苦迫而起拔苦与乐的同情,即“无量心解脱”。’[8] 然而就空相应缘起的无诤‘同一义’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357495.html
  • 从唯心与唯识看法藏的十重唯识观

    随息,其心即住”开示唯心所现的理谛,而以正定为成观的基础。另外在《华严经孔目章》第一卷,依于《大经》明难品立“唯识章”分十门辩解唯识。《大经》虽是宣说唯心的经典,但阿赖耶的名称仅偶一出现而已,且并无八...

    阮印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264113.html
  • 格鲁派(宗喀)教法之殊胜

    成观之量等,精微透辟,不容丝毫含混,并论证太狭、太过之弊。示能达中观者,即能了达遮一切法之自性成就,而又能决定安立无自性之补特伽罗作业受果等,毫无错乱之二事并立者是也;复特示性空缘起互益彰显之理,唯由...

    郭和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3341688.html
  • 密教之念佛

    ,如观自身胸臆间有满月轮,想即此月轮是自性光明所成,菩提心圆满,洁白如净月轮。又于月轮面观纥哩二合引字。,如红颇梨,色放光照十方世界。于光明中,观自身成观自在菩萨,等无差别。左手金刚拳,置天胯,持莲花...

    吕建福教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549185.html
  • 格鲁派殊胜诸点概要

    断”之修法,如何圆融二谛?成观之量等,精微透辟,不容丝毫含混,并论证太狭、太过之弊。示能达中观者,即能了达遮一切法之自性成就,而又能决定安立无自性之补特伽罗作业受果等,毫无错乱之二事并立者是也;复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552456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他可以得定,修观——毗钵舍那可以成慧。止是住心于一处,观是事理的观察,在修持上,方法是不同的。……依经说,有先修止而后成观的,有先修观而后成止的。...

    黄连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454602.html
  • 大乘佛学的融摄与超越——略论唐君毅先生对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历程的诠释

    在《原道篇?自序》说:  “华严宗本其四法界、十玄、六相之论,以展示“无尽法界,性海圆融,缘起无碍,相即相入”,如因陀罗网重之无际;“微细相容,主伴无尽,十十法门,各摄法界”,而以之成观,则可以拓学人...

    张云江 李玉芳 朱丽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5957584.html
  • 试论智者大师的“两风”建设和理论特色

    九、翻译梵汉,名数兼通,使方言不壅”。意谓将梵文原典译为汉语时,必须文理兼通,没有语言上的隔阂。   “十、一一句偈,如闻而修,人心成观,观与经合”。意谓对佛教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160864.html
  • 慧远的法性般若思想

    说:   生涂兆于无始之境,变化构于倚伏之场,咸生于未有而有灭于既有而无。推而尽之,则知有无回谢于一法。相待而非原,生灭两行于一化。映空而无主,于是乃即之以成观。反鉴以求宗,鉴明则尘累不止。而仪像可...

    蔡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1164982.html